施展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主力动向指标源码 贴图 施展世界

施展世界

2023-11-30 08: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问题之一,我没法判断你究竟是因为想上天堂所以干好事,还是因为你认为干好事是对的,所以才去干好事。

这么听可能有些费解。举个例子,马丁·路德的意思就好比说你选择学雷锋,是因为你认为学雷锋是对的,还是因为你认为学雷锋能得奖金。如果你认为能得奖金所以就要学雷锋,那此时你是在学雷锋吗?只有你认为学雷锋是对的,在这个时候你才真的是在学雷锋。

可问题也正出在我该如何判断你是否是在发自内心的学雷锋这一环节上。原因在于,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要想让学雷锋这个事儿成组织地出现,不靠类似于奖金的东西做激励手段就不大有效,于是此时我就没法判断你做出的道德行为到底是本着一个什么样的初心。

马丁·路德公开挑战赎罪券

具体讲,就是没法判断出你做好事儿是因为干这些事是对的,还是只因为这件事背后的好处。因此,马丁·路德会认为,长此以往,因功称义会是一种败坏道德的搞法。

问题之二,在路德看来,既然干好事就能上天堂,那这就意味着上帝是可收买的。可问题是上帝差你那点钱吗?所以,如果上帝是可收买的,那这上帝就不是我们信的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所以你要想得救,根本不能靠因功称义,因为上帝是不可被收买的。

你要想得救唯一的办法,就是因信称义。什么叫因信称义,就是你凭着对上帝的信仰,你就能获得救赎。这听起来很简单,我只要信上帝就能获得救赎嘛。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因为在宗教改革者看来,人的理性是很脆弱的,凭借人类的理性,根本就没有能力信仰上帝。

如果没有人讲解,你就直接去读《圣经》的话,会发现完全读不懂,尽管里面都是大白话,但就是搞不懂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所有故事你全都能读明白,但你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想说啥,因为你读起来会觉得里面讲的各种道理匪夷所思。

《圣经》

比如按咱们理解,凡事都要有个先来后到,但是耶稣却在《圣经》里说,先信奉我的,我未必就让他先上天堂,后来追随我的,我反倒让他先上天堂,你会觉得这逻辑匪夷所思。这也是中国人研究《圣经》时候的一个常见困惑,就是故事内容你都懂,但你就不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些什么。

其实,不只你,对于西方的信徒来说,靠理性吃透《圣经》也同样是一件困惑的事情。路德和加尔文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人的理性太脆弱了。靠你自个儿的理性就想信神,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日内瓦四圣墙

从左到右依次是:法雷尔,加尔文,贝扎,诺克斯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居然能够信神,这意味着什么呢?按照因信称义的解释,那一定不是因为你找着神了,而是因为神找着你了。所以,你信神,这本身就可以证明神已经决定拯救你了,这也不是因为你干了好事,就是因为神想救你了,这跟你干没干好事没关系,因为这就是神白白给你的恩典。

打个不严肃的比方,这就好比下班回家后,你发现你家的猫把家里的沙发靠垫给撕了个稀巴烂,那只猫一脸无辜地看着你,仿佛在说你知道我白天撕的有多努力吗。这只猫再怎么跟你解释也没用,你仍然很生气,但你再怎么生气,你仍然很爱你们家猫。这不是因为这猫干好事了还是没干好事,而是因为你就是爱这猫。上帝给你的恩典就跟这一样。

而反过来,作为信徒,你居然白白蒙受了上帝的恩典,那就必须得更加能够配得上上帝给你的这个恩典。

当然了,我在这里说的都是信徒的想法,如果一个人这么信了,那么他就会这么想;要是不信的话,这些就对他都全无意义。

马丁·路德在Worms帝国议会演说,绘于1883年

对接受了路德或者加尔文的教义的新教徒来说,他认为自己必须得配得上上帝所给自己的恩典 。如何才能配得上,那就必须严格地符合一个教徒的标准。这些标准在经里面都有,你应该严格按照那里边的要求来做。所以清教徒就会有一种特别的道德严苛主义,在道德上有洁癖。

马丁·路德的这个搞法会直接带来一个效应,就是特别拒斥权威。一开始只是拒斥宗教权威,到了马丁路德的门生闵采尔那儿就直接连世俗权威也一并拒斥了。

为什么路德会拒斥权威呢?这跟路德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想在人神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过去的天主教会主张教会之外别无救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你必须得跟着教会混才能获得救赎呢?教会给的解释是,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读《圣经》,为了读懂《圣经》,你要找到正确的读法。

这样解释倒也说得通,因为《圣经》着实不好读,而天主教会的来源也正是与此有关。

我们刚刚说过的,经里面的故事有各种难以理解的地方,要想读明白,就得想法来解释。但是同样一段经,可能有各种解法,甚至彼此矛盾,又不可能彼此矛盾的解释都是对的。这就麻烦了,如果解得不对,不就被魔鬼给带到沟里去了。

1563年特伦托宗教会议

对信徒来说,这是头等大事。怎么办呢?所以在早期,大主教们、神学家们会召集大公会议,就是把大量神学高手聚在一块,大家讨论经里面一些重要的疑难问题到底该咋解。一次大公会议就可能开好几年,当然,这种开法总开大伙也受不了,所以很多年才会开一次。

大公会议上大家对于某些重要的神学问题达成共识之后,这就被公认为唯一正确的解法,与此不同的就被视作异端。要努力带领信徒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解经,才能让人们获得救赎,异端则是要被隔离开的,就像传染病人要被隔离开一样。

那么,唯一正确的解法,这个东西需要有传播机制,才能让正确的思想占领阵地;也需要有传承机制,才能确保正确的解法不至于很快就被人丢掉了。

圣彼得大教堂

传播机制和传承机制,逐渐地就发展演化成为天主教会。当然,天主教会的出现还有更加复杂得多的原因,我这里所说的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天主教会看来,唯一正确的读经办法,是这么多了不起的神学家经过无数次辩难逐渐摸索出来的,是引领信徒救赎的唯一正确路径。如果一个信徒自个儿随意乱读圣经的话,十有八九会被魔鬼给带到沟里去了。所以,教会之外别无救赎。这不是说教会本身就是上帝,而是说你不跟教会,你就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理解上帝。

而马丁·路德就是不服这点。在他看来,上帝之外别无权威,这是一个与天主教会针锋相对的主张。他说你教会算哪门子权威呀,如果躲开教会就无法获得救赎的话,那你教会把上帝往哪儿搁?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难道上帝想要救一个人还没法绕开教会吗,那还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吗?

米开朗基罗的画点示了上帝与人的关系,

不是主仆关系,而是父子关系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读经,如果上帝决定救你,你自然就知道怎么正确读经,因为上帝直接就会启示你;上帝没打算救你,你跟着教会读经也没用。

实际上,看一下前面刚讲的天主教会的来源,就会发现路德的这种说法是对于天主教会的一个巨大误解,错误地理解了“教会之外别无救赎”的意涵。

但路德的理解是对是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这种理解是否展开了另外一个宏大的观念结构,启动了一场宏大的历史运动。

只要开启了这些宏大的历史进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有另外一种评价标准,就是不要去追索路德到底是对是错,而是要去理解路德的思想的内在理路,并且由此进一步去理解他的思想为何会启动这些历史进程。

实际上,这样基于误解而展开的伟大历史进程,有很多例子,宗教改革只是其中之一。

从另一角度来说,当时的天主教会被路德如此误解,也是咎由自取。当时的教会已经大幅地背离了教会的初衷,腐化堕落得很严重,即便初衷很好,到了这会儿已经满不是那么回事了。

罗马教廷的腐败:赎罪券

发表于1521年的新教运动宣传画

这也是人性的问题,原则上来说,教会垄断了通向救赎的道路,这是一种善意的垄断;但任何垄断都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教会是由具体的人来组成的,只要是人,就无法确保他能经受得住利益的诱惑,就有可能堕落,于是教会的垄断反过来又可能带来教会的堕落。

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会进行了一场反宗教改革,就是教会自己进行了一场刮骨疗毒。有人曾经感叹,如果天主教会早能够进行这种改革,路德根本就不会叛出教会,导致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了。到了这又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种竞争性的环境,反过来才使得“善意的垄断”的善意性能够不至于堕落。

再说回马丁·路德这边,他的思想当中对权威的拒斥,同时也会带来另外一个效应,世界不仅仅有宗教权威,同时还有政治权威,而且政治权威经常会拿宗教权威给自己进行加持。结果因为宗教权威被拒斥了,政治权威就会遭遇到某种潜在的挑战。马丁·路德的追随者闵采尔就走向了对政治权威的拒斥,搞起来德国农民起义,鼓动农民起来造反。

托马斯·闵采尔煽动农民起义

德国农民起义搞起来之后,德国陷入混乱,路德就急了,他说我让你们反的是天主教会,没让你们反政府。反教会跟反政府这是不同的两回事,你居然把我这个理念从反教会给发展到反政府上面去,那就是把经读歪了。闵采尔一定是被魔鬼给带走了,所以我坚决支持政府要去镇压这些反抗者。路德、加尔文他们全都支持对闵采尔的镇压,尽管闵采尔前前后后地搞起了三次农民起义,但最终还是被按住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